![]() 日志正文
|
||
古代食品----寒具,以麦、稻、黍等原料,经面制油炸而成。宜冷食。 寒具的称谓,始见载于《周礼·笾人》:“朝事之笾 ,其实黄、白、黑......”,郑司农注:“朝事,谓清朝,未食,先进寒具口实奕之笾。”此寒具即是泛指制熟后冷食的干粮。又因春秋战国时期,古人在“寒食(节)禁烟”时食用,于是,耐储好吃的撒子、麻花之类油炸面食品,便成为寒食节诸食品中的佼佼者,遂冠以“寒具”的美名,伴随寒食节而流传下来。
南北朝时 ,“寒具”被列为珍贵食品之一。《齐民要术》云:“细环饼,一名寒具,脆美。”韦巨源《烧尾食单》所列向皇帝世猷的食品中,就有“巨奴──酥蜜寒具”。五代时金陵“寒具”即很出名,“嚼着惊动十里人”,可见 其制作技艺之精湛。诗人苏轼还有《寒具》诗;“纤手搓来玉数寻,碧油轻蘸嫩黄深。夜来春睡农于酒,压扁佳人缠臂金。”其是描写得维妙维肖, 耐人寻味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指出;“寒具,即今撒子也。” 随着时代的推移,寒具从 原料到制作都有改迸,已由过去糯米粉 用面制油炸,更具有酥脆、形美、耐久存的特点。现今寒具食品撒子、麻花,全国南北均有制作,一般需经合面、盘条、油炸等工序,其形精巧,风味各殊。
最后修改于 2017-04-07 23:04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